当前位置: 升主动脉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升主动脉扩张饮食 >> 2015年度回顾吴永健经导管主动
吴永健教授,主任医师,留德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副主任,22病区主任兼7病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课题项目,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糖尿病影响冠脉侧枝循环的形成,年首先在国内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一.介绍过去半个世纪,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一直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高龄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常见影响外科手术效果的因素有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病、肾功能不全、体质弱等。据统计,至少1/3严重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因此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创伤更小的导管技术。
年,Andersen首次进行动物试验,在猪身上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年,Bonhoeffer首次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了肺动脉瓣置换术;年,Cribier完成了首例人类TAVR,开创了TAVR的先河。自此,TAVR成为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全球超过个中心已完成了20万例TAVR。历时5年的大型临床试验PARTNER1结果发表,证实了TAVR在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患者中的效果。中低手术风险患者的临床试验也有了初步结果,预示着TAVR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TAVR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瓣周漏、卒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植入瓣膜的耐久性等,需要更新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研究。
二.指南推荐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年美国指南和年欧洲指南提出,无传统外科换瓣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预期寿命大于1年,可行TAVR,其中无手术机会患者的推荐级别为I类,证据等级B;高危手术风险患者的推荐级别为IIa类,证据等级B。随着相应临床试验的开展,针对中低危患者的指南推荐很可能将在明年出现。
三.注册研究在过去10年中,TAVR手术量快速增长,但在各国发展不均衡(表1)。欧美从国家的角度,开展了TAVR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既往TAVR发展的趋势。
1.美国注册研究
美国胸外科协会(STS)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自年FDA批准TAVR进入临床后,开展了TVT注册研究。年纳入患者例,年例,年17,例;平均年龄82岁;平均STS评分8.34,其中STS评分中低危(8)的比例由-年的59.1%增高至年的61.3%;手术死亡率从-年的5.3%下降至年的4.4%。
手术并发症方面,中度以上瓣周漏从-年的5.3%下降至年的4.8%;起搏器植入从-年的6.8%增高至年的11%;卒中发生率2.1%,近3年变化不大;严重出血从-年的5.5%下降至年的4.2%;血管并发症从-年的5.6%下降至年的4.2%。
2.欧洲注册研究
欧洲开展TAVR注册研究更早。首例TAVR实施于法国,法国自年开展注册研究,年手术量达到例,其中球囊扩张性瓣膜例,自膨胀瓣膜例,住院死亡率5.53%,经股动脉TAVR平均住院日10~12天。
德国TAVR开展最为广泛,自年开展注册研究,截止年,共收录TAVR患者32,例,同期外科换瓣手术55,例。TAVR患者从年的例增加至年的例,SAVR从年的例下降至年的例。TAVR患者平均年龄81岁,平均手术风险EuroSCORE评分22.4%;SAVR平均年龄70岁,平均EuroSCORE评分6.3%。TAVR住院期间死亡率由年的13.2%下降至年的5.4%。手术并发症方面,起搏器植入从年的22.2%降低至年的15.6%;卒中从年的3.5%降低至年的2.6%;严重出血从年的9.0%降低至年的6.4%;急性肾损伤从-年的5.6%下降至年的5.2%。
英国自年开展注册研究,至年共收录例TAVR患者,从年的例增加至年的例,平均手术风险EuroSCORE评分从年的22.4%降低至年的18.4%,30天死亡率从年的9.7%降低至年的5.8%。手术并发症方面,起搏器植入率从年的5.3%(Edwards)、29.5%(CoreValve),改变至年的5.8%(Edwards)、14.5%(CoreValve);卒中从年的3.6%降低至年的2.4%;严重血管损伤从年的5.2%降低至年的2.6%。
以上注册研究表明,欧美国家TAVR手术量逐年迅速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呈下降趋势。
四.临床试验年,几项重要的TAVR临床试验报告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表2)。
1.PARTNER1试验
PARTNER1试验是最早开展、最具影响的临床试验之一。该试验旨在评估第一代球囊扩张性瓣膜(Sapien,Edwards)的效果,近期该试验报告了5年结果。
试验分为两个队列,第一个队列评估了TAVR应用于无法行SAVR患者的效果,比较了TAVR与保守治疗两组的预后;第二个队列评估了TAVR应用于SAVR高危风险患者的效果,比较了TAVR与外科手术两组的预后。
其中,第一个队列入组例患者,平均年龄83岁,平均STS评分11.7;5年死亡率,TAVR组为71.8%,保守治疗组93.6%;5年NYHA分级I-II级的患者比例,TAVR组为86%,保守治疗组60%。
第二个队列入组例患者,平均STS评分11.7;5年死亡率,TAVR组为67.8%,SAVR组62.4%;中度以上瓣周漏的患者比例,TAVR组为14%,SAVR组1%。
PARTNER1试验的5年结果表明,TAVR应用于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较保守治疗可带来更大获益;TAVR应用于高危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与外科手术的效果相当。
2.Pivotal试验
Pivotal试验旨在评估第一代自膨胀瓣膜(CoreValve,Medtronic)的效果,近期该试验报告了两年结果。
试验分为两个队列,第一个队列评估了TAVR应用于SAVR极高危患者的效果,该队列为非随机、单臂研究;第二个队列评估了TAVR应用于SAVR中高危风险患者的效果,比较了TAVR与外科手术两组的预后。
第一个队列入组例患者,平均年龄83岁,平均STS评分10.3,2年死亡率38%;2年NYHA分级I-II级的患者比例为94%。
第二个队列入组例患者,平均STS评分7.3。2年死亡率,TAVR组为22.2%,SAVR组28.6%;死亡加严重卒中的发生率,TAVR组为24.2%,SAVR组32.5%。
Pivotal试验的两年结果表明,TAVR应用于SAVR极高危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TAVR应用于中高危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的生存率更高。
3.CHOICE试验
为比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球囊扩张性瓣膜和自膨胀瓣膜,研究人员开展了头对头的CHOICE临床试验,比较第二代球囊扩张性瓣膜(SapienXT,Edwards)及自膨胀瓣膜(CoreValve,Medtronic)的效果。
该研究纳入例SAVR高危风险患者。年,该试验报告了1年结果。1年总死亡率,球囊组为17.4%,自膨胀组12.8%;心源性死亡率,球囊组为12.4%,自膨胀组9.4%,均无统计学差异。1年卒中发生率,球囊组为9.1%,自膨胀组3.4%;心衰再入院率,球囊组为7.4%,自膨胀组12.8%,均无统计学差异。轻度以上瓣周漏发生率,球囊组为1.1%,自膨胀组12.1%。
CHOICE试验的1年结果表明,球囊扩张性瓣膜和自膨胀瓣膜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4.NOTION试验
以上试验肯定了TAVR在无法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新的临床试验还评估了TAVR在中低危患者中的效果。
NOTION试验设计旨在评估TAVR应用于各类风险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该试验共入组例患者,平均年龄79岁,81.8%的患者为低危者(STS评分4),随机分入TAVR或SAVR组,TAVR组应用CoreValve自膨胀瓣膜。
近期该试验报告了1年结果。1年死亡率,TAVR组为4.9%,SAVR组7.5%,无统计学差异;卒中发生率,TAVR组为2.9%,SAVR组4.6%,无统计学差异。其他并发症,TAVR组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发生率较高,SAVR组大出血、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房颤发生率较高。
NOTION试验的1年结果表明,在低危者占大多数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TAVR与SAVR组的预后相当。
5.OBSERVANT试验
同样,OBSERVANT试验旨在评估TAVR对低危患者的效果。与NOTION试验不同,OBSERVANT试验是观察性研究,选取已完成SAVR或TAVR的患者进行分组,设计时将基线数据相似的TAVR和SAVR患者配对,共匹配组。
TAVR组平均EuroSCORE评分为10.2%,SAVR组平均EuroSCORE评分为9.5%。1年死亡率,TAVR组为13.8%,SAVR组13.6%。1年MACCE事件发生率,TAVR组为17.6%,SAVR组18.2%。并发症方面,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再入院,两组相似;但TAVR组起搏器植入率更高。
OBSERVANT试验的1年结果表明,在低危患者中,TAVR与SAVR组的预后相当。
6.正在进行的研究
年的文献及国际心脏会议上报道了许多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或注册研究。第二代球囊扩张性瓣膜SapienXT(图1-A)术后1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一代有所降低。第三代球囊扩张性瓣膜Sapien3(图1-A),在退化的外科生物瓣膜患者的治疗中,较SapienXT瓣膜有更好的预后。48例应用Sapien3瓣膜的患者,30天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冠脉阻塞率均为0%。
CoreValveEvolutR瓣膜(图1-B)是Medtronic开发的新一代可回收瓣膜,60例入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0%,6个月死亡率5%。
Portico瓣膜(图1-C)是St.Jude开发的可回收自膨胀瓣膜。初步研究表明,在退化的外科生物瓣膜患者的治疗中,Portico与CoreValve组的预后相似。
DirectFlow瓣膜(图1-D)为无金属可回收瓣膜,可有效降低瓣周漏发生率,入组70例患者1年后严重瓣周率的发生率为0%。
Lotus瓣膜(图1-E)特点是有可适应的外膜,可预防瓣周漏,1年死亡率为10.9%,无或微量瓣周漏患者比例达到88.6%。
总之,新一代的瓣膜具有以下特点:可通过更小的鞘管,瓣周漏发生率降低,可回收等。
五.并发症与预后TAVR发展中的关键一步是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卒中、瓣周漏、传导异常、外周血管并发症和出血,较罕见的并发症有冠状动脉阻塞、瓣环撕裂、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GARY注册研究自年至年共录入TAVR患者15,例,平均年龄81岁,平均STS评分5,定义严重并发症为手术当天死亡、转开胸手术、动脉夹层、瓣环撕裂、需机械支持的低心排量。入院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为女性、术前NYHAIV级、EF30%、术前应用静脉强心药、动脉血管病变及高度钙化。
1.卒中并发症与防护措施
年报道了许多针对不同并发症的研究。如关于卒中的研究,从CoreValve最大的注册研究ADVANCE中入组例患者。术后1天的卒中发生率为1.4%,术后30天发生率为3%,术后2年发生率为5.6%。急性肾损伤、严重血管并发症、女性是早期卒中的危险因素。
一项入组例患者的试验,术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70例(16.1%)患者诊断为心律失常,这些患者术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7%,对照组0.4%。这说明,术前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后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目前已有多种栓塞防护装置进入临床试验。MontageDualfilter由分别放置在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的两个滤网组成,可有效收集术中的碎屑。Embol-X是放置在升主动脉的滤网,以前应用于开胸手术,现应用于TAVR,同样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一项试验共入组30例患者,术后1周采用磁共振成像评估新发缺血病变,Embol-X组卒中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69%。TriGuard也是放置在主动脉弓的滤网。DEFLECTIII临床试验入组85例患者,术后30天采用磁共振成像评估新发缺血病变,TriGuard组卒中的发生率为11.5%,对照组26.9%。研究体现了TriGuard预防卒中的有效性。
一项研究发现,部分卒中患者中,CT示瓣膜运动减低。该研究入组55例患者,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给予华法林可更有效地改善瓣膜运动,提示抗凝治疗在亚临床血栓形成中的地位。
2.其他并发症及预防
关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研究,ADVANCEII试验回顾了例患者的数据。该研究表明,恰当的瓣膜释放位置较更深的位置可明显降低起搏器植入率,深度6mm时,起搏器植入率为13.3%,对照组则为21.1%。
出血是TAVR主要并发症之一。一项临床试验纳入例患者,比较了术中肝素和比伐卢定治疗后出血的风险。结果显示,比伐卢定与肝素组的大出血风险相当。考虑到价格因素,TAVR术中抗凝应常规选用肝素。
血管并发症是影响TAVR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CONTROL研究入组例患者,比较了Prostar和ProGlide两组血管闭合器的效果。结果表明,ProGlide组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并发症,如亚急性心内膜炎。一项多中心的注册研究入组7例TAVR患者,53例(0.67%)患者诊断亚急性心内膜炎(IE)。IE患者预后不良,近一半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
3.预后因素
关于TAVR患者长期预后的研究较少。一项纳入患者的研究旨在发现术后死于心衰或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基线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病、房颤、LVEF40%、低跨瓣压、肺动脉压60mmHg)、手术因素(经心尖途径、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是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40%、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六.未来研究方向1.面临的挑战
TAVR作为一项新技术,无疑为我们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武器。近十年来,TAVR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我们仍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TAVR已证实应用于无法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效果,是否可扩展至中危人群,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PARTNERIIa和SURTAVI试验将在年公布,将为指南的更新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是TAVR相关的并发症问题。新一代瓣膜可通过更小的鞘管,减少瓣周漏的发生;术中可回收等特点,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三是TAVR瓣膜的耐久性问题。目前最长的使用经验是8年,尚需更长时间的验证。
2.国产瓣膜及初步试验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TAVR尚处于起步阶段。国人更高的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发生率、更高的钙化积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中国TAVR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需要自己的临床试验和自行设计的瓣膜。
年9月,应用国产VENUS-A瓣膜(图2-A)的中国首例TAVR实施。早期注册研究共纳入例患者,平均年龄75.6岁,平均STS评分为6.65。30天死亡率为4.95%,1年死亡率为5.9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组患者的平均钙化积分为,二瓣化畸形高达39.6%,均显著高于国外患者。
J-ValveTM瓣膜(图2-B)是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设计的瓣膜。入组的18例患者中,17例成功植入瓣膜,30天死亡率为0%,30天后15例患者无反流或微量反流,2例少量反流。
另外,两款国产瓣膜VitaFlow(图2-C)、TaurusOne(图2-D)也已进入临床研究。
除了更先进的瓣膜不断涌现,精确的CT重建技术、3D打印技术可帮助医生更精确地了解病变瓣膜的解剖特点。也许在不远的将来,TAVR将成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