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几种处理方式

近期处理了几例动静脉内瘘术后前臂及上臂流出道全程瘤样扩张的病例,个人觉得流出道的瘤样扩张是我们血管通路医生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凸出体表的那条“巨龙”,影响美观不说,关键是我们的护士老师不敢轻易反复穿刺,患者担心破裂大出血。为此和大家分享我们团队采取的几种方式。

处理方式一:近吻合口处缝线结扎缩小瘘口。

此种方式最简单,创伤最小,适合瘤样扩张直径不太大的患者。但是缝线缩窄的直径不太好把握,太小了术后狭窄及闭塞的可能性较大。缩窄的直径太大,容易复发。用B超实施监测血流量比较靠谱。

处理方式二:人工血管近吻合口处包绕一圈缩窄流出道。

此种方式,相较于单纯缝线结扎要靠谱,可以缩窄一段流出道,缩窄的直径较单纯缝线好控制。

处理方式三:吻合口近端流出道弧形缝合,缩窄流出道。

(呵呵,此图片为截图伍教授讲课PPD,省去图片编辑,主要是我比较懒)

处理方式四:瘤样扩张全程缩窄,取栓后,导尿管支持,缝合整形。

术前图片

全程解剖瘤体

取出瘤体内大量的血栓

近心端再用取栓导管取栓,确保通畅。

修整瘤体

沿导尿管支撑缝合

此种方式较彻底,可彻底解决扩张的瘤体。但创伤较大,病人不易接受。

这四种方式是近期我们团队处理的几个病例,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其中这几个病例大部分都是高位瘘导致的前臂瘤样扩张,有些病例我们行了锁骨下及无名静脉的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有狭窄或者堵塞,由此推断,此几个病例均为高流量所导致,因高位瘘肱动脉血流量较大,压力较高,较易形成瘤样扩张,因此我们在做高位内瘘的时候,建议吻合口不易开的太大。呵呵,个人经验,如有不对,请各位老师指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jkg.com//mjcczl/884845.html
------分隔线----------------------------